第四卷:修身篇
第十一篇:不忮不求,勿忘勿助。
【原文】不忮不求,可想见光明境界,勿忘勿助,是形容涵养功夫。
【解释】不嫉妒别人、不奢求名利,可以想到或看出一个人的光明境界;不要忘记培养正气,也不要因正气不足就借助外力,这些都是表示处世的做人素质和基本要求。
【博主悟言】“不忮不求,何用不臧。”这是《诗经》里的两句诗。子路身穿破旧的衣服,与身穿狐裘的人站在一起,却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光彩的,孔子因此引了这两句诗来赞扬他不嫉妒别人、不奢求名利的品行。
当别人强于自己时,就攻击,污蔑,陷害,想办法打倒别人。这种人甚为可恶!历史上,庞涓嫉妒孙膑,使孙膑终身残废;秦桧嫉妒岳飞,使岳飞含恨九泉。可见,嫉妒伤人,嫉妒杀人,嫉妒危害国家,故嫉妒之心万不可有。
同时,人不可争名利,为名利而苟活。那些为名利而动气、而伤神的人,最不快活。有道是:“争名利的人活得最累。”他们的整个生活都是以我为圆心、以名利为半径来划圈的。如果他的这个圆心被损坏了,那他就无法生活了。其名誉也就昙花一见,其既得利益也会烟消云散。故而,人不能唯利是图,唯名是夺。只有不怀嫉妒心,不为名利所累,才可以见其光明境界。
一个人要有光明境界,还必须讲究内在的涵养。涵养功夫如何,要看其是否尽其心做其应该做的事,尽其力做别人需要自己做的事。倘若他办事认真,一丝不苟,甚至精益求精,哪怕是细小之事,也可表明他是个有涵养的高尚之人。只要精诚所致,切实做来,而且善于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,竭尽全力帮他人排忧解难,而非拔苗助长促其死亡,就会被世人誉为有“涵养”的人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