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卷:修身篇
第一篇:贫惟求俭,拙只要勤。
【原文】贫无可奈惟求俭,拙亦何妨只要勤。
【解释】贫穷的没有办法的时候,只有依靠生活节俭来度过难关;愚笨又有什么关系,只要勤奋学习就能取得成绩。
【博主悟言】俗话说:“嚼得菜根,做得大事。”贫穷不一定不好,耐不得贫穷才是要不得的坏事。要能耐贫,便要节俭。宋代有个文学家叫范仲淹,他小时候生活十分清贫,父亲很早过世,母亲因受不了生活的压力而改嫁。范仲淹只好到庙里去学习。他“画粥断齑”度日,每天用小米煲粥,隔夜粥凝固后便划成四块,早晚各取两块,就着腌菜吃下去。就是这样,他还照样苦学不辍,终于成为一代大家,后世楷模。
勤能补拙,意思是指后天的勤奋能够弥补先天的不足、缺陷。一个人笨拙并不意味着他就前途暗淡。要知道天才也只有百分之一的天分,而那百分之九十九也得靠勤奋来补足。自古以来学有建树的人,都离不开一个“苦”字。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就说过:“聪明出于勤奋,天才在于积累” 。我们常说的“书山有路勤为径,学海无涯苦作舟” 就是这个意思。所谓书山有路,这路并不是特意为天才安排的,并没有可以取巧、一步通天的捷径,而只有一条充满荆棘与汗水,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走上去的“勤”经。所以说“拙亦何妨”,成就之道并非巧夺,惟有勤奋之人才能摘到书山上、学海中的知识果实。
评论